時間飛啊飛的來到了北京最後一天。
收拾行李是大工程,
在行李箱上跳三下終於關起後大功告成,
有種非凡的成就感。
退房後前往聽說很好吃的牛街!
今天的北京又回到了陰陰的天氣,
走出地鐵站時開始飄起了雨。
沿著廣安門內大街往前走,
路過了永和豆漿、
路過了蛋糕很美的咖啡廳,
轉個彎拐上了牛街,
回族聚集的大本營,
道地清真美食的大本營。
原以為牛街是像王府井那樣的熱鬧夜市窄巷,
沒想到是條大大大街,
一開始還冷冷清清的,
越往前走人越多,
路邊水果店、熟食店、小吃店都有不少人潮。
第一個目標是清真超市!!
不是為了超市本身,
而是外頭小吃鋪極知名的白記年糕!
一走進去就看見萬頭鑽動,
人潮都是在排白記年糕和伊寶荷葉甑糕,
排隊繞過一圈又一圈,
擠爆了原本就不甚寬敞的超市前廊。
白記年糕的工作人員擠在小小廚房內,
快手快腳分切包裝著一樣又一樣點心,
還在猶豫要買什麼,
就已經輪到我了。(驚嚇)
來到北京第7天,
對菜單上的名詞總算有了些許認識,
白記同樣是秤重賣,
點了年糕、驢打滾、棗糕、糖火燒、山楂糕各半斤。
如果可以好想全部都來上一份啊!
才剛這樣想完,
就發現有賣什錦盒!
就是全部品項都放進了一口大小,
啊啊啊啊我為什麼不買這個!!
沉甸甸的一大袋50 RMB,
1.5公斤好重哇!
白記招牌年糕
貪嘴的在超市門口立刻咬了一口!
兩塊厚實柔軟的白色糯米糕,
中間夾著暗紅色的紅豆泥、酒紅色山楂條和綠色情人果,
紅紅綠綠的,
色彩繽紛討喜。
大口咬下!!
年糕軟軟糯糯香Q有彈性,
還咬的到米粒原本形狀;
紅豆泥香甜濃郁細膩綿軟,
同樣保有顆粒感,
酒紅色的山楂糕酸酸甜甜,
QQ的扎實口感類似羊羹;
情人果咬起來酸甜爽脆。
整體口感豐富,
不誇張,真的好好吃啊~!
是從未嘗過的好滋味,
這異國風情的美味就這樣封存在記憶裡了。
棗糕的口感硬而厚實,
白色糕體上嵌了紅棗和花豆,
吃起來沒有什麼味道,
較無特色。
糖火燒和馬記的很像,
初入口時類似乾口的黑糖芝麻饅頭,
越嚼越覺風味細膩,
芝麻香氣從層層麵粉皮中透出來,頗愛。
驢打滾也是軟綿綿的,
吃起來口感和粘包有些類似,
只是麻糬的口感更滑順黏軟一些,
也是好吃!
但沒有年糕來得驚豔~
白記年糕每樣點心都是現做現賣的,
放不了兩三天,
不但容易壞也失去風味口感,
最佳賞味期限就是當下吃完。
(再次悔恨為何不買綜合什錦盒)
1.5公斤的糕點當時自然吃不完,
晚上回到台灣後,
糕類口感都已變得硬實,
再加熱則變得坍塌軟糊,
怎樣都回不到剛出爐那種新鮮軟Q帶有彈性的口感了......
但不得不說,
至今仍舊想念白記年糕的美味,
大概是北京我最最最想念的食物了。
清真超市還有一間大順齋,
招牌是糖火燒,
一個暗棕色有著濃郁芝麻風味的點心。
大順齋的糖火燒一次得買一盒(8個),
看了看手上那袋1.5公斤的白記,
猶豫了10秒,
買了!!
沒辦法大順齋的糖火燒實在是太有名啦~
「大順齋的糖火燒在選料上是有講究的,堅持面要用純凈的標準粉,油要用通州的小磨香油,桂花一定要用天津產的甜桂花,還有必不可缺的紅糖和芝麻醬,也是專購一地,絕不含糊。
貌不驚人的醬紅色外表,看起來硬硬實實。入口酥軟綿滑,甜甜芝麻香加上那一層層的口感,真的找不到其他東西能替代這種口感。與另一老字號稻香村比,這裡的糖火燒乾一些,易碎一些,甜一些。有人抱怨說太甜,其實本來就是這種程度的甜,因為以前難得吃上一回糖,所以一般東西都做得比較甜,現在的人講究口味清淡,所以就覺得這個甜得發膩。
糖火燒好吃的店怎能少了老北京家喻戶曉的稻香村。糖火燒,在北京稻香村雖不是招牌名品,但還是數一數二的,跟大順齋可以相較高下。就體積而言,稻香村的較小,只有大順齋的半個大小;就顏色而言,大順齋的顏色深點;就口感而言,大順齋的偏甜、入口略粗糙,但麻醬味濃一點。稻香村的入口潤滑一點,鬆軟一點。」
(資料來源:https://read01.com/zh-tw/e6yRzd.html#.XElj7lUzaUk)
事後證明這是正確決定!
大順齋的糖火燒真的是難以取代的好吃啊!
這一趟總共吃了馬記、大順齋和稻香村的糖火燒,
大順齋的糖火燒個頭小了一些,
外型也較為凹凸不平整,
但吃起來芝麻和紅糖的味道都比稻香村更為香甜濃郁;
剝開來沒有一層層的餅感,
更像是一整塊的芝麻紅糖糕,
雖然乾口,卻越嚼越香。
重點是又能放,
口感風味都沒跑掉,
讓我靠著這小小點心將對北京的回味拖得好長。
[牛街清真禮拜寺]
走到對街的禮拜寺,
是北京市歷史最悠久、
規模最大的清真寺,
門票每人5 RMB。
色彩斑斕的伊斯蘭建築,
蝌蚪般扭來扭去的回文,
異國風情滿載,
建築風格和這幾天看習慣的中國風大異其趣。
簡單的走過了女水間、宿舍,
走馬看花的經過了邦克樓和講經堂,
至於禮拜堂是不開放遊客進入的。
在中庭的板凳上稍作休息,
禮拜寺裏頭靜靜的,
遊客稀少,
很適合小坐休憩。
一牆之隔,
就阻絕了牛街上的熙來攘往的繁雜人群;
禮拜寺自成一個幽靜的小天地。
稍稍感染薰陶了回教文化後離開禮拜寺,
對街轉角「西安宮廷香酥牛肉餅」排起長長人潮。
遇到美食一向是當仁不讓!
剛煎起的牛肉酥餅(5 RMB)十分燙手、香氣逼人,
一口咬下層層金黃薄酥的外皮,
熱燙的牛肉湯汁泊泊流出,
內餡混合了絞碎的蔬菜,
吃起來鮮美清甜,
便宜又好吃!
繼續往前走是一整排的回教餐廳,
用餐時間門庭若市,
每間都要排隊等上好一陣子。
牛街對於許多北京人來說也是品嘗異國美食好去處,
因此觀光客除了外國人之餘也多了在地人,
讓當地清真店家生意都是紅紅火火。
沿著牛街一路往回走,
最後抵達店面闊氣的新疆飯館吐魯番,
從外頭看起來似乎沒什麼人,
推門進去後,
人聲鼎沸啊啊啊啊。
乖乖跟著許多中國人們排起隊,
此時店員出來么喝著併桌就不用等了,
我們欣然接受。
被安排在一個圓桌,
對面是一家三口,
五個人坐10人大圓桌還蠻寬敞舒適的,
併得好併得好。
翻開厚重油膩的大本菜單,
一整天下來還沒吃頓正餐的我們,
一個失手點了滿桌子的菜!
首先上桌的是酸奶,
酪白色的酸奶上頭撒了些燕麥和葡萄乾,
沒加糖吃起來頗酸,好吃!
接下來是一壺熱豆漿,
聞起來充滿濃郁豆香,
喝起來卻稀稀淡淡的,
沒濾渣的稀豆漿,
口感粗曠滋味淡薄,
真特別。
主菜陸續上桌,
大拌菜就是醋汁涼拌紫甘藍、西紅柿、青椒黃椒紅椒,
吃起來冰涼脆口。
Lucia點的燻魚,
吃起來跟台灣的味道蠻類似,
煙薰香氣重,
但魚本身有刺,不大愛。
烤羊肉串是我的!
嫩又有嚼勁,
沒有太重的腥羶味,
但肥肉有點多,
略遜於昨天在前門大街吃到的現烤羊肉串。
最後上的是一整盤的燉牛尾!
牛尾肉和半透明膠質稠稠的巴在骨頭上,
燉得軟Q入口即化,
要用舌頭牙齒一點一點啃下來吃,
甜甜鹹鹹的醬汁十分下飯。
對面的一家三口點了手拌飯,
是羊肉紅蘿蔔葡萄乾拌飯,
看起來很好吃,
每桌幾乎都有點,
但因Lucia不吃羊就沒點了,
可惜可惜。
我們的菜一道接一道上,
他們一家人的眼睛也就黏在我們的菜上,
害我們吃得壓力好大XD
看起來是爸爸的人不停對路過的每個服務員大聲嚷嚷,
為何我們菜上了他們的還沒上,
為何要等這麼久,
口氣中盡是頤指氣使,討人厭。
杏仁豆腐
「在北京,
我邂逅了此生吃過最難吃的杏仁豆腐。
是你讓我明白,
杏仁豆腐原來可以這麼難吃。」--RINHH
一碗糖水內泡著白色薄片狀豆腐,
吃起來杏仁味淡又人工,
失敗中的失敗。
LATE LUNCH一路吃到下午三點,
一桌子菜盤底朝天,
只剩下難喝的稀豆漿和很晚才上桌的囊餅,
好大一片北方大餅灑上芝麻切成八份,
香又有嚼勁,
但放涼後漸漸變得乾硬難入口,
最後我們只吃了三塊,
也沒有外帶的慾望XD
好像比「喝酒不開車,開車不喝酒」有力XD
[奶酪魏]
出門時灰暗的天空飄起雨,
更顯得冷了。
走回地鐵時路過頗負盛名的奶酪魏,
黃底黑字的招牌,
小店門口冷冷清清的。
我說我要吃,
Lucia說妳還吃得下?
然後縱容的點點頭。
Ya~最喜歡妳了
跟不太友善的老闆娘點了一個宮廷奶酪,
米酒、奶、糖烤出的奶酪有淡淡的米酒味和奶香,
還可以,但很普通。
讓我不禁想起第二天的文宇奶酪,
也是普通到不行。
北京奶酪不給力。
原本還想嘗試鴛鴦奶捲,
是純奶皮捲一邊包花生一邊包山楂,
但一份6個要價70元,
評價又低,
肚子又飽,
就作罷了。
奶酪魏有各種口味的奶酪~
[回程]
撐著飽肚搭地鐵回崇文門領行李,
再打車去東直門,
沿著來時路前往北京機場,
乖乖在數不完的上下階梯間擔任小小搬運工。
噢,回程的行李箱好重啊。
為什麼地鐵站會沒有手扶梯?
為什麼往機場快捷告示不清?
為什麼機場快捷沒有手扶梯?
為什麼外頭綿密雨絲下不停?
傍晚五點抵達了北京機場,
這裡,終於,有電梯了。
出境安檢嚴格仔細到一個前所未見,
隨身行李連行動電源都必須分別拿出來過X光機、
搜身更是從頭頂到腳底搜搜搜得詳細徹底。
登機前買了杯星巴克冰拿鐵癱坐在登機門外,
隔壁是一家人,
對話夾著台灣口音和臺語,
啊,真的要回家了。
旅行總是從飛機餐開始,用飛機餐結束XD
華航水果餐一如來時般滿滿水果,
兒童餐則是嚇壞人的難吃。
這麵包是在懲罰不乖的小朋友嗎?
晚間11點,
抵達溼答答的台灣,Home.
7天的北京旅行結束了,
身體疲倦不堪,
但內心感覺無比充實:)